banner1
行业新闻
柴油发电机组燃料燃烧工作原理

2025-11-01

柴油发电机组的燃料燃烧工作原理,核心是通过压燃式点火(无需火花塞),将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,再驱动发电机发电,整个过程遵循 “进气→压缩→做功→排气” 的四冲程循环,是典型的内燃机工作模式。
一、核心前提:柴油的压燃特性
柴油与汽油的关键区别在于自燃温度低(约 220-250℃,汽油约 427℃),且不易挥发。这一特性决定了柴油无需火花塞点火,只需通过活塞压缩气缸内的空气,使空气温度升高至柴油自燃温度,再喷入柴油即可自行燃烧,这是柴油燃烧原理的基础。
二、四冲程燃烧循环:能量转化的完整过程
柴油发电机组的发动机(柴油机)通过四个冲程(活塞上下往复四次,曲轴旋转两周)完成一次燃料燃烧和能量输出,每个冲程的核心任务不同:
1. 第一冲程:进气冲程(吸入新鲜空气)
动作:曲轴带动活塞从气缸顶部(上止点)向下运动,气缸容积增大,产生负压。
关键配合:进气门打开,排气门关闭,新鲜空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内。
目的:为后续压缩和燃烧储备足量空气(柴油燃烧需大量空气,空燃比约 18:1-22:1,远高于汽油的 14.7:1)。
2. 第二冲程:压缩冲程(压缩空气升温)
动作:活塞从气缸底部(下止点)向上运动,气缸容积缩小,空气被强行压缩。
关键配合:进、排气门均关闭,气缸内形成密封空间。
核心效果:空气被压缩至原体积的 1/16-1/22(压缩比远高于汽油机的 8:1-12:1),温度急剧升高至 700-900℃,远超柴油的自燃温度(220-250℃),为柴油喷入后立即燃烧做好准备。
3. 第三冲程:做功冲程(柴油燃烧,输出动力)
动作: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,喷油嘴将柴油以雾状(高压喷射,压力约 10-20MPa)喷入气缸内。
核心反应:雾状柴油与高温高压空气迅速混合,瞬间自燃,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(温度约 1800-2200℃,压力约 3-5MPa)。
能量转化: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,带动曲轴旋转,将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曲轴的机械能;曲轴再通过联轴器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,最终实现 “机械能→电能” 的转换。
关键配合:进、排气门仍保持关闭,确保气缸内压力足够推动活塞做功。
4. 第四冲程:排气冲程(排出燃烧废气)
动作:活塞从下止点再次向上运动,气缸容积缩小,将燃烧后的废气(主要是 CO₂、H₂O、NOx 等)挤出气缸。
关键配合:排气门打开,进气门关闭,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至排气管,最终经消音器排放到大气中。
目的:清空气缸内的废气,为下一个循环的进气冲程做好准备,保证燃烧效率。
三、关键部件对燃烧的影响
柴油的高效燃烧依赖多个核心部件的协同,任一部件异常都会影响燃烧效果(如动力下降、油耗增加):
部件名称 对燃烧的作用 常见问题影响
喷油嘴 将柴油雾化成细小油滴,确保与空气充分混合 雾化不良(如油嘴堵塞)会导致柴油无法完全燃烧,产生黑烟、油耗升高
喷油泵 为喷油嘴提供高压柴油(控制喷射压力和油量) 压力不足会导致喷油雾化差;油量不准会导致动力不足或过载
气缸套 / 活塞 形成密封的压缩空间,保证压缩压力和温度 磨损导致密封不良,压缩压力下降,空气温度达不到自燃温度,柴油无法燃烧
进气门 / 排气门 控制进排气时机,确保气缸密封 气门漏气会导致压缩压力下降,燃烧效率降低,废气残留增加
四、燃烧特点:与汽油机的核心差异
柴油的燃烧方式(压燃式)决定了其与汽油机(点燃式)的显著区别,也影响了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能:
燃烧速度慢,爆发力强:柴油雾化后与空气混合需要时间,燃烧过程相对缓慢,但燃烧产生的压力更高,因此柴油机的扭矩大、动力强,适合带动发电机这种恒定负载。
热效率高:更高的压缩比(16:1-22:1)使柴油机的热效率(约 30%-45%)远高于汽油机(约 20%-30%),因此柴油发电机组的油耗更低(同等功率下,柴油机油耗比汽油机低 30% 左右)。
无点火系统故障:无需火花塞和点火线圈,减少了因点火系统故障导致的停机问题,可靠性更高,适合长期连续运行(如应急供电、基站供电)。